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的盐碱地面积约为1 亿m2,对园林植物种植产生不良影响,进而降低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土地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超过0.3%,土壤盐分浓度高会难以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出现植株矮小及枯萎的现象。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是灌溉方式不合理及气候原因相互作用,使干旱地带的地下水位不断升高及蒸发,将盐分带到地表上,使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园林植被难以在盐分浓度过高的环境中生长,要积极通过种植耐盐碱性植物及改进灌溉方式,优化土壤的基本属性,更好地提升园林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1 盐碱地的改良
1.1 合理灌溉
合理的灌溉方式能够在满足园林植物生长需求的同时优化盐碱地的性质,提升园林植物的成活率。为了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防止缺水带来的为害,要及时灌溉,为植被补充水分。积水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积水过多会伤害植物根部,根缺氧会影响植物基本的代谢,从而影响园林植物吸收养分,还会使部分厌氧生物活跃起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酸,导致土壤的酸性不断提升,当有害物质积累得多就会直接毒害园林植物的根系。因此,要修建科学的排水灌溉设施,同时解决缺水积水的问题,如可在园林植物生长的区域外围修建水渠,缺水时引入水流;积水时及时排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还可利用沟渠灌溉法发挥灌水洗盐的作用,更好地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土壤改良质量。
1.2 化学改良
土壤成分中的酸碱度是栽植园林植物前不可避免的考虑要素,必须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给植物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含盐浓度较高的区域通过添加硫酸、石膏、磷石膏等化学改良剂优化土壤性质。还要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控制化学改良剂的用量及水资源配比,以降低土壤含盐量。其次,还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肥料的方式降低土壤pH 值,使土壤能够实现酸碱中和,确保种植区域能够保持稳定的pH 值。还可利用秸秆还田,腐殖的酸类肥料等,中和土壤中的碱性,以此达到土壤脱盐和增加肥力的功效。
1.3 生物改良
农业方面选育抗盐作物,确保植物能够在含盐浓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进而发挥植物的土壤改良作用,现阶段,园林植物中常以白榆、沙枣、柽柳、火炬树等绿色植物作为种植物种,能有效减少地表水蒸发,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中盐分含量,使园林绿色植物能够发挥改良土壤盐碱化的功效。其次,园林建设要尽可能地保护原本生态环境,要基于原有的乡土植物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构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更好地提升生物改良土壤的效果。现代园林设计要基于植物生态学理论进行构建,在原有乡土植物的基础上配置园林植物,构建更加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生态系统。现代公园植物配置要避免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引入外来物种会影响本土植物的抵抗能力,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2 盐碱地的绿化施工技术
2.1 渗水管与盲沟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土壤脱盐,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渗水管与盲沟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地下水位。首先,在渗水管与盲沟结合铺设施工建设之前,要清除施工现场的杂质及碎石等,还要清理积水及淤泥,为后续的施工建设提供安全、平稳的基础。而在垫层施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砂砾材料,砂砾材料能够发挥隔水及渗透性能,实现优化水质地基的建设。一般而言,砂砾垫层厚度要在原状土层以上30 cm,同时,其粒径要求也非常严格,最大粒径不能大于50 mm,最小粒径要大于5 mm,并且其均匀度不能小于10%。在沙砾垫层铺设的过程中,还要通过碾压的方式进行地面土层回填,确保渗水层建设的稳固性。其次,在铺设完成后,要在相对间隔的距离中设置排盐管,同时根据石屑层定深度放置渗水管,使总排水管能够将地下水排出地表,防止盐碱化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可在铺渗水管的地方挖25cm 宽的土沟,并将毛石子及化纤网填平地表,进而更好地提升排水的顺畅性。
2.2 种植耐盐树种
不同的植物耐盐程度也不同,因而在园林绿化施工建设过程中,要选用耐碱性较高的植物,可通过自身的分泌腺排除土壤中多余的盐分,更好地提升树种的成活率。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在园林地被植物的配置上更加注重整体设计的美观度。在设计环节基于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通过不同植物之间的互补性提升植物生长的密度,进而提高园林设计的综合效益水平。如在盐碱性较大的植物周围种植耐碱的植物,避免水分缺乏而出现植物枯萎的现象。其次,在设计中还可通过园林地被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使园林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提高园林建设与大自然的协调性,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再者,要认真研究盐碱地树种植物的繁殖及栽培技术,多种植柽柳、杜仲、凤尾兰、金丝垂柳等抗盐能力强和易养护的树种,为改善土壤性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化学通报》 网址: http://www.hxtbzzs.cn/qikandaodu/2021/0726/731.html
上一篇: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富硒土地资源概况及调查开
下一篇:水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