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题材科学小品的发展历程与创作技巧研究
科学小品是20世纪中国兴起的一种新文学体裁[1],被誉为“科学文艺的轻骑兵”[2],一般又认为是科学散文中的分类[3]。科学小品的出现对于缩短社会大众与科学的距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公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化学题材的科学小品始终与社会背景紧密联系,对社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其文体特征逐渐沉淀并不断创新发展。科学小品的创作技巧在化学学科内容上得到充分展现,人格化、多样化、场景化的表达方式把原本抽象而生硬的化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留给人深刻的印象。随着新时期社会在“科研与科普相结合”观点上达成共识,越来越多的化学科研工作者重视与社会大众进行科学交流的机遇,化学题材科学小品的前景值得期待。
1 化学题材科学小品的发展
1.1 科学小品的起源与特点
科学小品的起源与《太白》密不可分。《太白》是1934年陈望道在上海创立的半月刊。仅发行24期的《太白》,从创刊号开始,就设置了“科学小品”的栏目,总计刊登了66篇科学小品文。其后,叶永烈[4]、劲松[5]等人对“科学小品”一词进行探源,证实“科学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太白》。
科学小品是将科学和文学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文体。柳湜认为,科学小品是科学与文学联姻的产物,结合了各自的优势。他指出,“小品文如果与科学结婚,不仅小品文吸取了有生命的内容,同时科学也取得了艺术的表达手段,艺术的大众科学作品于是才能诞生,而这正是目前中国大众所要求的”[6]。柳湜对于当时大众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的状况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科学小品篇幅短小、知识点细碎、文风轻松明快的特点深有体会,把大众对科学小品的需求阐释得通俗而透彻。“这譬如一个苦力需要烟草,但财力只能使他零支地购买,他没有整盒整条的购买力,于是烟纸店中就有开盒零卖的供给。我们现在也与这相似,大众在现状下接受科学的赐予只能是一点一滴的,我们自然也只能适应这种要求,不然科学大众化就会变为完全无意义的空谈。”可见,科学小品是满足当时社会公众科学需求的恰当形式。
高士其等科学小品作者除开展创作实践外,也深入思考相关理论研究问题。高士其提出,科学小品要把科学内容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要把科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把科学和艺术融合起来[7]。程民等人对不同时代科学小品的特点进行总结,从文体视角进行深入探讨[8]。汤寿根尤其强调,科学小品要富含哲理,使读者在领悟知识的同时感悟人生[9]。总体而言,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科学小品具备知识性(科学性)、文学性(生动性)、思想性(教育性)三个主要的文体特征,并且紧密融合、相得益彰,给人以知识、美感和启迪,是“诗、哲、知”三味的调和[10]。当今大众科学文化水平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力相比80年前科学小品出现的时候有了大幅度提升,公众的科普需求呈现多样化,社会文化多元发展。这对于新时期科学小品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化学题材科学小品的发展
柳湜明确指出,科学小品的题材应该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6]。在科学小品出现之初,生物类题材的科学小品占据很大一部分。贾祖璋、克士(周建人)、董纯才等人均擅长于生物题材的科学小品创作。从学科内涵来说,生物学与化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学科研究领域也有相当程度的交叉(比如生物化学)。生物题材科学小品的繁盛对化学题材的科学小品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化学题材的科学小品的出现,与化学学科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太白》创刊前2年(1932年),中国化学会的成立是专门科学团体在中国确立的标志[11]。从事化学或与化学相关专业的科技、教育工作者自愿组成这个具有公益性质的团体,在促进化学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了作用。1934年,以“传播知识、推广应用、提倡研究”为宗旨的综合性中文刊物《化学》创刊[12]。这无疑为化学题材科学小品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大众关注话题与时代社会背景密切相关。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战争、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等不同阶段。化学学科的应用范围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拓宽,化学题材科学小品的创作在内容上也体现了这种社会变迁。叶永烈选编三卷《中国科学小品选》,汇集了1934—1984年发表在报刊上的优秀科学小品,很多化学题材的优秀科学小品收录其中。其后,《化工之友》、《知识就是力量》、《科学24小时》等科普类杂志也刊登了不少化学题材的科学小品文。进入网络时代后,科学松鼠会利用博客空间向大众普及了许多化学知识,不少博文继承并发扬了科学小品的风格。
文章来源:《化学通报》 网址: http://www.hxtbzzs.cn/qikandaodu/2021/0314/591.html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动手能力培养之刍议
下一篇:浅析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