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动手能力培养之刍议
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并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有利于激发其思维能力,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科目,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不仅能获取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提升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其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知识并开拓其思维,进而使其他能力得到培养。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善。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确保小学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未能积极主动地向数学教师提出问题,长期下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下降。
2.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一些小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重视,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完善,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师生间互相交流的机会较少,或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而学生未能积极向数学教师提出问题。在机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重视,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1.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增强其主体意识,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期间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然后认真倾听学生的个人看法,使其成为教学主体。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先让学生提前预习,列举生活中是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的物体,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含义,分析二者特征,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学生通过思考,了解到国旗是长方形,而魔方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学生在整堂课中发挥想象力,提升主体地位,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理解。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题,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例如,用两个边长都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图1是两个正方形,图2是拼成的长方形。
图1
图2
学生通过想象将两个正方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图形,长方形的长是两个正方形的长,等于2×3厘米=6(厘米),而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等于3厘米,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2×(6+3)=18厘米。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理解。
2.合理设置问题
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必须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有利于其发散思维。
例如,学生学完有关周长知识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长方形周长公式与正方形周长公式有哪些不同,周长求解方法有哪些。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发挥其思维和创造能力,对周长公式进行剖析,然后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图形周长予以求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设置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文章来源:《化学通报》 网址: http://www.hxtbzzs.cn/qikandaodu/2021/0314/590.html
上一篇:一堂自由实验课
下一篇:化学题材科学小品的发展历程与创作技巧研究